李佳薇很守时,比约定时间提早五分钟就做好了采访准备。她聊起在长沙参加《歌手2025》节目的竞演,却没有吃太多当地小吃,她说,因为害怕辣味食物影响嗓音,她也只能克制一些。“我必须先完成比赛,才能放胆去吃。”她说。
这种自律完全符合李佳薇留给人们的印象。2025年7月4日,这位出道十多年的歌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湖南卫视芒果TV《歌手2025》节目的揭榜赛中,她现场演唱了一首《天后》,扎实的唱功和浓烈的情感,短短几分钟内打动了无数观众。

图/受访者提供
这一刻,已经让李佳薇等待了十年之久。2015年,被业内誉为“铁肺歌手”的李佳薇第一次参加《我是歌手》第三季的踢馆比赛,虽然表现不俗,却并未取得理想的名次,遗憾离场。此后的十年里,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她不断失去演出舞台。2020年,为了生存,她甚至转行做起房产销售。因为转行,她还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幸运的是,机会终于重新落到了李佳薇身上。想起这些日子的走红,她依然觉得意外,甚至有些错愕。“我只是想把歌唱好,想尽办法要留在舞台上。”李佳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生活中的她,性格开朗、健谈、直爽,在舞台下显得更加放松和幽默。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这个倔强的歌手习惯事事努力,把一切“做好做满”,只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
“天后”
李佳薇的性格是外放、直接且感性的。她愿意跟身边的人聊天,爱笑,也经常会因为被一些细微的情绪打动而落泪。7月4日那一晚,唱完《天后》,得知自己可以继续留下比赛的那一刻,她忍不住在镜头前边哭边说“我终于可以留在这个舞台了”。还是在那一晚,下了台,无数问候和工作机会涌向她和经纪人的手机,看着手机里的消息,她也忍不住哭出声。在竞赛后台,被其他歌手的歌声打动,她更是随时会眼眶泛红。
她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走红。唱完《天后》,李佳薇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热点,声乐老师、乐评人开始分析她这一曲的唱功细节和情感表达,歌迷们聚集在评论区感叹她这些年的不易和挫折,指出她“早就该火”。人们反复聆听着李佳薇昂扬、充满希望的歌声,将未实现的梦想投射在她身上,希望她在舞台上续写低谷逆袭的神话。
紧张地准备着演唱内容的李佳薇,一开始并没有看过这些评论。她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经济上行的美”,还好奇地询问同事,这是什么意思。同事告诉她:这句话是说,你唱歌让人觉得很有希望。“可能我在唱歌时,有一种给别人传递能量的感觉。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前冲,相信努力会有回报。这好像是我骨子里带来的。”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些天,她一直“沉浸式”地准备着比赛,让自己维持着竞赛的紧张感。她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每表现好一次,就会多一次给人们留下印象的机会。第一场比赛选择《天后》,是因为这首歌非常贴近她的心情。“我嫉妒你的爱,气势如虹,像个人气高居不下的天后”,这样的歌词,如此符合她渴望舞台的心境。为此,她甚至穿上了和十年前第一次参赛时类似的黑色长裙,梳着类似的发型登场,仿佛要借着这次重启,将过去的遗憾一扫而光。
逐渐熟悉舞台的李佳薇,也开始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后面的一次比赛中,她选择了歌手周深的《光亮》,在其中运用了从前很少展示的戏腔唱法,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到了决赛前夕的突围赛,她在《千年之恋》中,又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自己拿手的高音技巧,丝毫不在意过往“只会飙高音”的评论。气场全开,毫无悬念地直接进入了总决赛。
比起十年前过快离开的遗憾,一切似乎都在变好。观众对她的反应一期比一期热烈,台下,她也显得比十年前更为松弛、活泼。歌迷们截取了很多她唱歌、聊天时的图片,做成表情包到处转发。
即便如此顺风顺水,李佳薇依旧对舞台保持着严苛、审慎的态度,丝毫不敢夸大眼前的成功。走红之后,不断有人来询问她是否有计划准备演唱会。对此,她一概表示“今年没有计划”。因为目前的一切,都让她感觉来得太突然,她还是想慢慢规划巡演的内容,再做决定。聊到这里,她突然半开玩笑地“推销”自己未来的巡演:“我跟你说,来看李佳薇的现场,你不会后悔!”这种热情和风趣,与舞台上那个气场强大的“铁肺歌手”,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煎熬”
2015年,第一次来到《我是歌手》时,李佳薇要面对的是韩红、孙楠、谭维维等实力强劲的对手。最终,她没能顺利留在舞台上。在众人的惋惜声中,她的音乐合伙人王若麟讲了这样一件事:李佳薇参赛时演唱的歌曲《煎熬》是她的成名作,早已到达滚瓜烂熟的程度,但在比赛之前,她依旧要手写这首歌的歌词,在每一句后面加上标注,不断地思考和温习,如何表达才能更好。

2015年,李佳薇参加《我是歌手》。图/IC
这种极度认真的态度,是李佳薇从始至终的性格。2010年,她在中国台湾参加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时,担任评委的音乐人陈建宁就指出了这一点。他发现,李佳薇在比赛过程中,会把评委所说的细微意见都牢牢记住,在下一次比赛中,评委们马上就能发现她的进步。他说,李佳薇就是所谓“纪律者”(即严格自律的人)。真正成功的艺术家从来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人,而是李佳薇这样,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雕琢的人。
一个人的性格,或许早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定型。1988年,李佳薇出生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的一个华人家庭,她是家里的“老三”,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记得,妈妈一直说,她从小就挺独立,很会照顾自己,什么事情都习惯“自己来”,学业也不用父母操心。“我的父母非常棒,他们给我们空间和自由,百分百地支持我们做很多事。”李佳薇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自己的家庭。或许,正是周围人对这个家庭“没有男孩”的看法,让她在潜意识里变得好强,总想为父母承担一些什么。
八岁那年,因为嗓音天赋不错,李佳薇被校长推荐到一位声乐老师门下,学习美声和民族唱法。学唱歌,对一个多子女的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李佳薇的父母发现女儿喜欢唱歌,就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李佳薇的妹妹李佳欢也是一位歌手,她曾在电视节目中回忆,她从小就被父母带着观看姐姐的歌唱比赛,习惯了“全家上阵”给姐姐助威的日子,这种环境甚至也影响了李佳欢的职业选择。
父母的包容,家人的团结,让李佳薇反而生出了远超于其他孩子的责任心。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小孩,忧患意识始终在她身上留存着。她知道,无论如何发展自己的爱好,原则和底线还是“不能让父母担心”。读大学时,出于务实考虑,她选择了化学专业。那时,她给自己的人生规划,还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平稳地找个工作,结婚成家。歌手这个职业对她而言,还是显得太过遥远。
但内心的天平还是倾斜了。2010年,22岁的李佳薇来到台湾大学交换学习。她去求学,也想趁着离家读书的机会,到更大的舞台上闯一闯。她报名参加了中国台湾的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这个曾经推出了萧敬腾、徐佳莹等知名歌手的节目,在全亚洲都有不小的号召力。结果,这一试就非同凡响。在这个节目里,她惊讶地发现,居然有观众愿意冒着寒冷来听她唱歌,举着灯牌给她加油。这也是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嗓音有着征服观众的魅力。最终,她一路顺畅地完成比赛,获得了华纳唱片的一张合约。
初出茅庐的李佳薇是幸运的,因为这份冠军殊荣,她享受到了华语实体唱片业“黄金年代”的最后荣光。2011年,李佳薇出版首张专辑《感谢爱人》,在制作人和词曲作者的精心打造之下,音域跨度极大、特色极为突出的主打歌《煎熬》广为流传,很快成了她的代表作。那时,李佳薇依然是人们眼中的“歌坛优等生”,她认真地唱歌,听从公司的安排,踏踏实实地宣传。后来,她才慢慢注意到,音乐行业的环境似乎正在发生改变,精雕细琢出版唱片的歌手,已经开始要应对大量网络音乐的冲击。“以前,我们都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做一张专辑。但是到后来,歌曲的数目就变得‘海量’了。”李佳薇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很快,智能手机的普及、音乐App的流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次又一次打击着日薄西山的实体唱片业。而一位歌手的成功需要时间的酝酿,需要好作品的保驾护航,也需要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几年舞台经验的沉淀。年轻的李佳薇有了代表作,有了登上大舞台的机会,正处在需要沉淀和锻炼的时期,但环境和规则却越来越不可捉摸了。出道几年,她的好嗓音、优秀唱功一直被业内人称道,但一直没有新作的热度能够超过《煎熬》,参加节目的机会也并不太多。
2015年在《我是歌手》上的惊鸿一瞥,以及又推出了两张专辑后,外界都以为李佳薇等到了事业上行的新机会,连她自己也如此认为。但没人能想到事情接下来的走向。2019年年底,李佳薇的唱片合约到期,原本她计划自己开设工作室,但2020年,环境原因导致演出机会骤减,严重影响了她的收入。为了生活,经过一番犹豫,李佳薇决定去做房产销售。很少有歌手敢于放下面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尽管她用了化名,媒体还是很快发现了这件事,还送了她一个“卖房天后”的称号。
她记得,她小时候跟老师学唱歌,她可以花一年时间去精进、打磨一首歌,最终总能游刃有余地掌握。长大后进入歌坛,她一度不知道如何跟媒体打交道,但为了效果,她立志要做个让别人觉得“好采访”“好聊天”的人,就让自己学着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时间久了,就连过去柔美的声线也练出了几分快人快语的爽利。过去的生命经验告诉她,努力的作用远远大过天赋。

2017年3月18日,李佳薇“爱的风暴” 巡回演唱会南京站。图/视觉中国
“我的性格和心态一贯都是这样。当我决定做那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全心全意去做,认真地对待。”李佳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不顺利的日子里,她继续做着房产中介的工作,也不断寻找唱歌的机会。2021年,她和经纪人开始一起在中国大陆寻找更多的演出机会,无论是Livehouse还是小酒吧,她都愿意尝试。为此,她曾在喧闹嘈杂的环境展示高音,也曾顶着呛人的烟味儿唱歌。
苦没有白吃,机会也开始一点一点重新向她聚拢。2022年,李佳薇出版了新专辑,获得了更多现场表演、参加综艺节目的机会。直到2025年7月,《天后》将她推上了人生新高点的那一刻,一切真的重新开始了。
“追心者”
最近,在湖南卫视芒果TV的《背后》节目中,主持人张泉灵用一个精妙的比喻,形容了李佳薇过去的经历。她觉得,李佳薇参加选秀获得冠军的经历,像是为她镀了一层精美的釉壳。多年来,她小心翼翼地活在这个美丽的釉壳里,不敢犯错。对此,李佳薇十分认同。她甚至觉得,做房屋销售的经历让她重新获得了自在的感觉。因为要做销售,就必须放下歌手的身份和面子,也就被迫放弃那个“壳子”,放下之后,她反而意外地感到轻松和专注。
那几年,在芸芸众生中浮沉,她感受到了舞台上和舞台下的不同。在台上时,是她散发热情和能量给别人,但在台下做销售时,她要学会倾听、交谈,聆听客户的生活故事。这段独特的经历,让她对舞台有了全新的感触。过去,偶尔有不了解她的人会说“李佳薇只会飙高音”,可是现在,这样的声音正在逐渐减少。人们从她技巧精湛的歌声背后,听到了更多复杂的情绪和感触,也听到了更多普通人的心声。
曾经一丝不苟,甚至有些严肃的李佳薇,开始越来越放松。过去,她的歌声引人注目,说话的声音却是柔柔弱弱的。如今,她早就学会了把生活中更幽默、更愉悦的一面拿出来展示给观众。在视频网站上,她会随手发出自己演唱美声和民歌的视频,《好日子》《我爱你,塞北的雪》和《青藏高原》,几首联唱下来,人们惊叹,这样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歌手竟然还有这样的才艺。她还会和搞笑博主一起合唱跑调版的《煎熬》。网友们觉得她放得开,封她为“小品天后”,她也开始调侃自己是“主业唱歌,副业卖房,兼职小品”。
多年前入行时的容貌焦虑也在消解。当年离乡背井来到台北,李佳薇怀揣傲人的才艺,内心却并未做好当歌手的准备。她看到台北街头高挑漂亮的女孩,心中也会生出一丝自卑,觉得自己不够“高白瘦”,外表不够好,不适合做艺人。但现在,她不再有这样的焦虑。“我不是第一眼就可以吸引别人眼球的人,但是能够一步一步这样子走来,也挺好的。”李佳薇说。
她自认是个乐观、健忘的人,凡事喜欢记住好的一面。对于几年前遭遇的那些挫折,她早已学会不内耗,直接抛诸脑后。此时此刻,能让她感觉开心、轻松的事情更多,比如读书、看电影和美食。说到美食,她的语调都变得不一样了。她几乎去打卡过北京所有著名的烤鸭店,也爱吃乐山的甜皮鸭和西安的小炒泡馍。
她不再为了保持台上的气场,非要穿十几厘米的高跟鞋,也不再用长裙和长袖上衣遮住自己,而是自信地穿上她喜欢的露肩裙。她知道,脑海中的那些刻板印象,不过只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三年前,她唱了一首名为《追心者》的歌,其中部分词曲是她自己创作的,隐约写出了这些年的甘苦。歌中唱道:“我是追心者,伤痕是资格。与生俱来的,是活得独特。倔强的苦涩,我自得其乐。不用告诉我,怎么做选择。”看起来,这位一直抱持着优等生心态的歌手,在挫折之后,最终交出了答案。
发于2025.8.11总第119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李佳薇归来
记者:仇广宇
编辑:杨时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