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今年暑期档,剧集市场的吃瓜乐子算是被“耽美6.0”包圆了。

作为一部环大陆网剧,《逆爱》播出才刚一半,几位主要演员已经历经了“薛定谔的娃”“薛定谔的出轨”和“薛定谔的大姐”等一系列风波。

该剧的原著作者和制作人柴鸡蛋在这场风波中也未能幸免,其过往欠钱、遛粉的争议被再度翻出,主创团队轮番上演着年度抓马大戏。

与此同时,舆论的烈火还烧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领域——影视小卡。7月19日,《逆爱》的周边产品上线微店,单价15元的周边小卡因定价过高被质疑割韭菜,粉丝拿到手后,卡牌易弯折还会印上指纹的廉价质感,更激化了他们对剧方的讨伐。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不过尽管负面评价满天飞,也不妨碍许多粉丝为收到隐藏款“剁手”,续写着这场一边痛骂“割韭菜”、一边疯狂“求隐藏”的魔幻消费主义大戏。

烈火烹油般的热潮下,影视小卡究竟为何“惹人上头”、行业快速发展的生命力又将如何维系,都成为了相关从业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多方下场,助力影视小卡爆发

影视小卡并非新鲜事物,但其真正大规模的市场爆发始于2024年。在经历了超前点播、会员涨价等一系列C端变现模式的探索与争议后,视频平台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更具想象空间的商业增长点。

影视小卡,恰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进入2025年,这股浪潮愈演愈烈,各大平台纷纷下场布局,把热播剧制作成工艺、玩法各异的多元卡牌,从《苍兰诀》《莲花楼》,再到《繁花》《临江仙》《雁回时》,基本上每一部现象级大剧的背后,都有官方小卡的身影。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热播剧集、尤其是拥有高热度CP或角色的作品,由于本身就凝聚了观众庞大的情感投射,当平台方通过官方授权,将这些剧中角色、经典场面、甚至是未公开的独家物料制作成卡牌,相当于为观众的情感找到了一个实体“锚点”。

“无卡不成剧”的发展趋势,让各平台充分发挥了IP变现优势。它们不再满足于零散的周边授权,而是开始将小卡业务体系化,将其从单纯的周边售卖升级为平台的官方标配,试图以更加标准化、流程化的发展完成吸金。

2024年年底,腾讯视频APP上线小卡商城板块,为多个影视作品爆款热剧推出自营卡牌。这些小卡不仅设计精美,还融入了剧中的各种元素,如角色形象、经典场景等,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购买。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爱奇艺也推出了藏品馆,将小卡作为提升会员用户留存率和转化量的一种方式。通过与会员权益绑定,爱奇艺为会员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抽卡机会和专属福利,刺激粉丝的消费欲望。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除了平台的大力推动,制作方也敏锐地嗅到了这片蓝海中的巨大商机与宣发价值。

Hitcard、集卡社等卡牌方不断升级优化产品质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工艺研发,让小卡摆脱了低质廉价的刻板印象。他们与影视制作方紧密合作,深入挖掘IP内涵,根据剧集的风格和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小卡。

以Hitcard出品的《七根心简》收藏卡为例,这套卡牌共有24个种类、280款卡面,运用了滴胶、光栅、鎏金等多种工艺。为了更加贴合剧情角色与场景,Hitcard为每款卡牌的卡面都设计、选择了最合适的工艺,使得每一张小卡都有主旨呈现、艺术内涵等更高的附加价值。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集卡社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收藏卡则使用了立体卡雕、浮雕油画和折光粗闪等多种创新工艺,不仅卡面观感变换多样,连卡牌的触感都极具层次,彻底摆脱了小卡以往廉价、低质的受众刻板印象。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IP源头的平台方搭建了触达用户的广阔舞台,而制作方则凭借对收藏心理的深刻洞察与日渐精湛的工艺,将虚拟的情感具象化为触手可及的精致实体。

双方助力下,观众在剧集消费过程中倾注的情感与热爱,成功转化为具有收藏价值和商业潜力的实体商品,影视小卡也就此爆发。

拿捏情绪,成产业吸金密码

在卡牌市场中,球星卡由于价格较高、辨识有门槛的原因,一直存在着破圈困境;明星卡则由于市场产量增多、产业发展成熟,面对着价格增长停滞的难题。

而此时影视小卡却异军突起,作为一种能够近距离接触偶像、收藏偶像形象的产品,它成为了粉丝经济下的一个新风口、卡牌界的“六边形”战士,不仅在二级市场上溢价飞起,受众圈层还不断突破。

这一现象诞生的关键,在于平台和制作方对影视小卡受众情绪的精准拿捏。

抽卡模式,是平台调动受众参与热情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腾讯视频推出的《桃花映江山》收藏卡,需要先花费4.9/29元得到1/6张图鉴,3张图鉴可合成1张小卡,小卡的卡面在未合成前一直是保密状态,页面内仅有尺寸、工艺、材质与包装介绍,如果用户合成了心仪的数字小卡,可支付9.9元的邮费,由平台将实体小卡寄出。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这种带有盲盒属性的玩法,极大地激发了粉丝的好奇心和收集欲,为了抽到自己心仪的角色或演员的小卡,粉丝们往往会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一些平台还会邀请明星下场拆卡,与粉丝进行互动。

《无忧渡》热播时,饰演温剑的姚一奇和饰演司马令赢的范帅琦等剧中演员,就曾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无忧渡》的影视收藏卡开箱视频,不仅详细展示卡面内容,还会结合台前幕后的故事予以分享。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明星的参与增加了抽卡的趣味性和话题性,也让粉丝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演员的魅力,刺激了消费欲望的增长。当演员在直播间亲手拆开一包小卡、展示出里面的精美卡片时,粉丝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下单购买只期盼能够抽到同款。

制作方则在小卡的设计和玩法上不断创新,让受众更加沉浸其中。

衣料卡的出现,让粉丝能够触摸到剧中角色所穿服装的材质,仿佛与角色有了更亲密的接触,Hitcard出品的《长安的荔枝》系列卡牌中,仅单人/双人等不同类型的衣料卡,加起来就共有46款,考究的设计与用料备受消费者欢迎。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AR卡则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小卡上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粉丝面前,让粉丝能够与角色进行互动,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难哄》《永夜星河》等剧集的卡牌就曾有AR技术的加持,受众只需下载官方软件扫描,剧中角色就会在手机上灵动起来。

因为满足了受众的情绪需求,影视小卡的社交属性也脱颖而出。粉丝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收藏成果、交流抽卡心得和经验,一些粉丝还会组织线下的小卡交换活动。

社交属性驱动了受众对影视卡牌的需求,也点燃了二级市场的价格引线,在二手平台中,成毅的《莲花楼》衣料卡一度被炒到四位数,影视小卡也从粉丝内部的自娱自乐、演变为一场混杂着热爱与资本的狂热游戏。

玩法未定,影视小卡的“生长痛”

尽管影视小卡市场发展迅速,可由于其起步与爆发时间较短,行业内的规则还远没有像其他卡牌类型一样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官方定价一直是影视小卡备受争议的重点,许多粉丝曾在社交平台反映,影视小卡的价格超出了其实际价值,存在明显的“割韭菜”嫌疑。

除了定价过高,这些小卡还存在品质与价格不匹配的情况。一些制作方或平台方在看到市场的火爆后,急于入场变现,但在产品品控、工艺设计上却并未投入足够的成本,导致最终成品显得诚意不足。

例如《逆爱》的官卡等部分卡牌的印刷质量粗糙、画面模糊,卡片材质也较为劣质,与高昂的价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Hitcard CEO就曾在采访中吐槽,很多品牌的产品甚至不如盗版自印卡的质量高。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消费者花费数十元甚至上百元购买一盒卡,开出的却多是印刷模糊、设计粗糙的“普卡”,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极易引发消费者的反感与抵制。

“割韭菜”的质疑本质上源于行业标准的缺失。一张小卡的合理定价应该是多少?稀有卡的爆率应该如何设定才算公平?什么样的工艺水准才配得上“典藏”二字?在这些核心问题上,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范,基本由各发行方自行决定。

不规范不透明为“劣币驱逐良币”提供了土壤,也透支了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信任。

另一方面,影视卡本身面临着IP长尾效应难以维系的固有难题。

与拥有数十年历史沉淀的体育联盟或动漫IP不同,绝大多数影视剧的热度是周期性的、短暂的,迭代速度快,一部剧集从开播到完结,其热度高峰期可能只有一两个月。一旦剧集播完,观众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新的作品吸引,原有IP的热度便会迅速衰减。

热爱还是“韭菜”,影视小卡点纸成金?

这就导致影视小卡天然带有时效性,其价值与剧集的热度高度绑定,考验着发行方把握发行时机的能力,也对IP的长期运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部剧如果无法形成持续的文化影响力,那衍生小卡也有很大可能在热度退去后迅速贬值,从“潜力股”沦为“废纸”。

定价的争议、二级市场的混乱以及IP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影视小卡在狂奔路上不得不面对的“生长痛”。

但毫无疑问,影视小卡的崛起依旧为影视行业开辟了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衍生业务新路径,它不是简单的卖照片,而是通过深度捆绑IP内容、精准拿捏粉丝情绪,成功地在粉丝与明星、影视作品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更具体、更紧密的情感桥梁。

在这座桥梁上涌动着真情实感,也流淌着真金白银。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